当前能源和交通的紧张是制约我国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这几年,我国能源生产的发展放慢了一些,而能源的浪费仍然十分严重。要保证国民经济以一定的速度向前发展,必须加强能源开发,大力节约能源消耗。这是工交战线一项光荣而艰巨的任务。 近两年来,全国工交战线认真贯彻执行党中央提出的解决能源问题要坚持开发与节约并重,近期把节约放在优先地位的方针,节能工作取得了很大成绩,1980年到令年上半年共节约标准煤6, 400多万吨。但是,由于我国经济结构和产品结构不合理,能薄加工程度低,工艺设备落后,加上节能管理工作较差,大量的能源浪费掉了。进一步搞好节能工作,千方百计节约能薄消耗,是解决当前能源紧张的最现实最有效的途径之一。 认真解决能源问题,是今后二十年内经济发展的战略重点之一。从长远讲,国家要加强能源的开发和建设,集中必要的力量,把能源作为建设的重点。但是,能源开发由于受到开采条件、建设周期、交通运输等限制,在短时期内不可能有大幅度的增长。据有关部门分析,“六五”期间,国民经济的发展速度每年要增长4%,能源生产只能增长1.5左右,其余主要靠节约能源来解决。大力节约能源,已成为国民经济发展中带有全局性的战略问题。因此,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节能就是速度。节能工作搞好了,就能保证国民经济的发展,节能工作搞不好,浪费严重,就会影响四化建设的速度。 当前,我国节约能源潜力很大。单位能耗所创造的国民收入,不仅比世界上许多先进工业国家低得多,而且尚未达到我国历史上曾经达到的最好记录。“一五”期间,消耗一吨能源所创造的国民收入为1, 089元,而1981年下降到651元,比“一五”期间减少近一半。我国能源利用率如果提高到1%,全年就可以节约上千万吨标准煤。这两年全国节约的6,400多万吨标准煤,主要是靠调整工业结构和产品结构取得的,而在改进经营管理和技术改造方面,节能工作刚在起步,需要继续下大功夫。 大力节约能源消耗,首先要加强管理。几年来,大多数企业注意了节能科学管理工作。但是,企业管理水平低,基础工作薄弱,能源的科学管理制度还没有建立起来,能源使用上“吃大锅饭”的间题还没有完全解决,因此,必须加强能源的科学管理和基础工作,认真做好企业能量平衡工作。要加快民用三表(电表、煤气表、自来水表)的安装进度,取消包费办法,实行计量收费。要制定先进合理的能耗定额,严格实行计划供应、定量包千、超额加价的制度,逐步做到象管口粮一样,把能源的供应、使用管好。对一些工业城市的热处理、铸造、电镀、锻造、制氧等工序,要按照专业化分工协作的原则,划片集中,建立加工中心,以节约能源。 要开展以节能为中心的技术改造。今后要把能源消耗降下来,必须依靠科学技术进步。这两年来,我们先后对一些-陈旧的锅炉、水泵和风机等进行技术改造,取得了明显的效果。仅更新改造锅炉一项,1980年和1981年每年就比计划少用煤100万吨以上。实行技术改造是大幅度降低能源消耗的有效办法,一定要抓紧。有些地方对节能技术改造抓得不力,进展不快,不少节能技术改造项目迟迟不能发挥效益,有的地方挪用了节能项目的资金。各地要结合本地区、本行业、本企业的实际,抓紧制订出一切合实际的规划,把现有的资金用到时间短、见效快、效果好的项目上,使技术改造尽快地发生效果。要认真推广和采用行之有效的节能新技术、新工艺,以提高能源的利用率。 正确的执行节能奖励政策,是调动企业节能积极性的一项重要措施。现在的节能奖励办法和燃料供应、分配办法,不利于调动企业的积极性。企业能耗越先进,扣减分配指标越多,得奖越少,致使有的企业不愿在节能上下功夫。今后应当按产品定额分配燃料,对企业采取能源包干、节约归己的办法,鼓励先进,鞭策落后。当然,我们也要看到,即使耗能低的较先进的企业,那里仍然有潜力可挖,先进的应该更上一层楼,耗能高的后进企业,应当更加努力,把能耗降下来。 我国的节能具有广阔的前景,只要我们正视节能中的问题,加强节能管理,依靠科学技术进步,进一步降低产品的单位能耗,一定可以提高我国能源的利用效率。全国第四次“节能月”即将开始,我们要进一步发动群众,依靠群众,搞好节能方面的检查和总结评比,把节能工作推向一个新的高潮。(人民日报1982年10月30日) (文章来源:网络)(内容仅用于分享和学习,若涉及侵权请10日内告知本网删除)
|